如果你这几天看到“俄罗斯无人机入侵波兰”、“冯德莱恩专机遭电子战”这种爆炸标题炒股配资软件开发,那你可能已经被带进了一场精心编排的地缘政治剧本里。
表面上看,是俄罗斯又在“欺负”北约;可实际上,整出戏的剧本、演员、动机,都没那么简单。
两出“惊险剧情”,却漏洞百出
前几天,波兰军方突然声称,有19架“俄制无人机”闯入领空。
他们紧急关闭四座机场,总理图斯克甚至说出“二战以来最接近公开冲突的一刻”这种重话,北约第四条随之启动,盟国紧急开会,气氛拉满。
展开剩余80%9月初,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的专机在保加利亚上空“遭遇GPS全面失灵”,被迫切换备用模式手动操作。欧盟方面直接指责俄罗斯发动“电子战挑衅”。
两件事迅速被西方媒体串成一条线:俄罗斯正在系统性测试北约底线。
欧盟顺势说要升级伽利略卫星系统,波兰借机要加强东部防空,甚至传出要增派四万兵力到波白、波乌边境。
但只要你稍微核实一下,就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
专业航空网站数据显示,她那班飞机确实延误了,但只有9分钟。
根本不像某些媒体说的“惊险盘旋一小时”。GPS也没有完全中断,只是炒股配资软件开发短暂不稳定。
更打脸的是,保加利亚副总理后来对外说:初步调查只提到“轻微技术故障”,从头到尾没提“外部电子干扰”。
至于波兰说的那19架无人机?他们至今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是俄罗斯飞的。俄方直接反驳:我们无人机根本没这个航程,这锅不背。
更讽刺的是,尽管波兰高调喊话,北约内部却异常冷静。多名军事代表私下向媒体表示:这事根本不构成袭击,不会触发集体防御。
说白了,北约自己都没打算下场。
既然没实锤,为什么演得这么逼真?
没有危机,就制造危机。
制造了危机,让民众产生恐慌心理,那很多事情就很好办了。
现在,欧洲急需理由扩军投钱,德国正在扩军,法国强调“欧洲防务自主”,欧盟酝酿着8000亿欧元的集体防务计划,波兰更借俄乌战争一跃成为北约东翼军火转运中心,光过境武器就值350亿欧元。
没有“俄罗斯威胁”,哪来的理由让民众接受天价军费?没有外部敌人,北约内部凝聚力怎么维系?
另外呢,这个事情也是要做给特朗普看。
特朗普一上台就想缓和美俄关系、尽快结束俄乌战争,甚至打算削减对乌援助。欧洲某些国家急了:你美国走了,我们怎么办?
于是,最近这一波“俄罗斯挑衅”戏码密集上演,本质上是在向特朗普传递信号:你看,俄罗斯还在进攻,北约还很脆弱,你现在不能撤!
而且,欧洲人也要给点特朗普施压普京的“工具”。
特朗普虽然想和普京缓和,但也要面子。近期俄乌和谈僵持,他政府放风称“不排除加大制裁”。此时北约配合演一波“被欺负”的戏,正是在给特朗普递筹码、铺台阶。
这是一场典型的大国博弈合谋,演员用心,观众入戏。
谁在真正受益?
渲染安全威胁,直接转化成真金白银。
波兰“无人机入侵”新闻一发酵,洛克希德·马丁、雷神、欧洲导弹集团的股价应声波动。一场恰到好处的危机,往往就是最有效的行情推手。
当然,所有的恫吓都不过是一场表演,所以北约高调军演、调动兵力,是在秀肌肉、吓对手,但并不真想和俄罗斯打,给他们十个胆,他们也不敢。
可风险也正在于此,一旦对方误判了你的意图,或者你自己也入戏太深,假戏真做,就可能滑向失控。
最经典的案例,正是一战。萨拉热窝事件之后,各大国一开始也只是想吓唬对手,却因为误判和联盟捆绑,最终跌入全面战争。
从欧洲到中东到亚太,很多国家都喜欢表演这种危险的游戏,这里也形成了媒体、情报机构、军工集团与政府之间的利益链。
谁在设置议程?谁在选择放大哪些信息?谁最终获益?
这些问题,往往比“到底发生了什么”更值得追问。
只是,这些幕后势力在整这些活的时候,最好保佑自己不要阴沟里翻船,弄巧成拙,引来无妄之灾。
发布于:河南省